從1995年到2007年,在上海口譯資格考試12年的歷史中,口譯辦為國際化都市上海輸送著眾多的中高級口譯人才。而昂立作為上海口譯人才的最大培養基地,見證了上海口譯的十年發展。 口譯發展時間中,昂立對于上海的口譯發展起到了哪些作用?昂立今后的口譯之路有哪些發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對昂立教育學院執行院長林濤進行了相關采訪。
記者:上海口譯項目是從1995年開始發展起來的。能為我們介紹一下上海口譯的歷史嗎? 林: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緊缺幾十萬口譯人才。上海緊缺人才辦公室發出緊急需求。由副市長謝麗娟的親自帶領下,由上海市高校浦東繼續教育中心(PCEC)負責組織實施口譯人才的項目計劃。 當時,由上海市政府倡導,市教委、成教委、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上海高校浦東繼續教育中心等部門主辦的該項考試在全國尚數首創。當時由口譯辦為中心,由上海的著名高校:交大、復旦等十幾所高校作為支持單位,分別對口譯項目的項目執行、師資培訓、考點提供、學生輔導等做了各種配合和支持。口譯辦當時發動各高校,推選出10多位滬上最權威的英語專家作為專家組人員,包括2位交大的老師、7位上外老師、6-7位上外老師等。其中形成了以上海高校圈的兩大基地——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中心的西北校區基地和上海外國語大學為中心的東南校區基地。
 昂立學院執行院長 林濤
記者:昂立走進口譯市場的確切時間是1997年,到2007年正好是十年時間。應該說,昂立是見證了上海口譯發展的整個歷史的。請問昂立對口譯的做了哪些貢獻? 林:從1997年,昂立正式開始走進口譯領域。在十年的歷史中,昂立為口譯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工作:開設口譯課堂、提供考場服務、提供教材出版、培養專業口譯老師、到培養優秀高分學生等等,昂立始終走在口譯領域的最前沿。
記者:當時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外國語大學同時為口譯考試提供場地。后來為什么昂立也為場地提供了服務? 林:昂立與交大的關系從來就是密不可分的。昂立的學生本身就是畢業于交大,而昂立的前身就是交大的勤工儉學中心。從1997年開始,昂立教育開始走進口譯市場,依托于交大本部,昂立也為口譯考場承擔了義不容辭的責任。之后,昂立又建設了自己的教育基地,在每年的考試場地中,昂立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記者:據說昂立是首家對口譯考試做出總結并出版了相關的專業口譯教材?這些教材是否具有權威性? 林:作為最早進行口譯培訓的機構,昂立從2000年開始出版口譯教材,這在所有的口譯培訓學校中屬于首次行為。這對于口譯教學資料的整理、考點難點的歸納以及相關應試技巧做了專業方面的整合,對于口譯辦的考綱思路以及學生的應試措施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口譯領域中一直是具有權威性的。
記者:昂立的師資力量在上海的口譯教師團隊中是有口皆碑的。請問在昂立目前的教師團隊狀況。以及是怎樣發展口譯團隊的? 林: 1997年開始,昂立開始有了口譯兼職老師。到了1999年,昂立為了更好地提高師資力量,引進了專職老師,標志著昂立口譯邁向了一個新的高度。目前,中高級口譯講臺上已經作為了昂立老師能否站得上講臺的一個重要性標志。到目前為止,昂立已有30多位專職老師和100多位兼職老師,在上海的口譯教師團隊中屬于佼佼領先者。 目前,昂立準備把培養師資團隊的任務放在首位,我們會在全國的一級城市和二級城市培養昂立自己的老師。在未來的若干年內,昂立的教師團隊將遍布全國。這些教師都將受到昂立王牌教師團隊的培訓而融入昂立團隊。
記者:在接受許多媒體的采訪上,您都指出:“昂立教育 來源大學生 反饋于大學生”,請問怎么理解? 林:昂立教育來源于1996年的交大勤工儉學中心。當時一批交大的學生成立了交大勤工儉學中心:本著來源于大學生、反饋于大學生的宗旨,昂立教育始終把“引水思源”作為社會使命。在十余年的發展中,昂立從一個不到5人的勤工檢學中心發展到現在年收入達1億多人民幣的教育基地,昂立始終秉承著最初的辦學理念。“‘來源大學生 反饋于大學生’是我們堅定不移的辦學理念,在任何時候任何狀態下我們都不會放棄。”昂立教育學院執行院長林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2004年,昂立首創了“口譯勵志班”,在團市委的號召下,組織了上海各大高校80位貧困同學,參加了昂立的“口譯勵志班”。 昂立教育學院執行院長林濤作為首屆班主任,被成為“昂立雙子星”的王牌口譯老師鄭峻華、王曉波等優秀老師,也加盟到優秀師資團隊。這些昂立最精華的老師,本著免費教學的原則,不拿“口譯勵志班”一分錢收入,這在當時傳為佳話。從2004年開始,“口譯勵志班”將作為昂立的一個愛心反饋活動,每年都會持續。昂立不僅免去學雜費,而且為貧困學生申請減免考試費。這對于和諧社會的建立,起到了促進作用。
記者:目前在口譯學生中流行一款“昂立口譯寶”的軟件,能為我們具體介紹一下嗎? 林:昂立口譯寶,是昂立推出的一款極可能引發口譯教育領域新革命的網絡課程。對于有限的師資資源和無限的網絡應用起到了完美的結合。 昂立口譯寶來源于美國麻省理工技術、全世界第一款智說引擎、上海市口譯專家強力推薦、滬上第一的昂立王牌中高級口譯名師團隊親力打造等諸多光環,它也是國內唯一一款專門針對中高級口譯考試的全互動智能網絡課程。 作為對上海口譯考試的十年理念,又引進了美國麻省理工的高科技手段,“名師+高科技=口譯過關法寶”的市場定位,受到了口譯學生的極佳使用效果反饋。 且目前國內暫無同類產品的優勢,顯示了昂立在口譯市場上,已經向國際化和數字化軌。
記者:聽說到目前為止,昂立學生的中高口通過率是口譯考試中最高的。是否真實? 林:到目前為止,近1.71萬人(截止2004年)經考試(含筆試、口試)合格獲得由上海緊缺人才培訓工程聯席會議辦公室頒發的《上海市外語口譯崗位資格證書》,近千人獲得由上海市外語口譯崗位資格證書考試委員會頒發的《上海市英語口譯基礎能力合格證書》。 上海市開設口譯培訓的機構有近60所,其中昂立的培訓人數獨占鰲頭,占口譯培訓總人數的60%強,并以高級口譯項目被評為市十佳培訓機構。06年9月口譯考試,五萬余名參考人員中,昂立學員占到1/4強!人數占壓倒性優勢的同時,昂立的通過率一樣令人咋舌:中譯筆試通過率82.3%多、高譯66.1%、多個班級通過率高達92%以上。而06年9月高級口譯筆試,昂立高級口譯班學員梅瑾瑾,以246.5的高分,成為今年高級口譯當仁不讓的最高分得主。昂立口譯高分考生搖籃的地位巋然不動。
這些數據都可以到口譯辦查到。事實勝于雄辯。
記者:昂立怎樣起到口譯辦與學生的橋梁作用? 林:口譯教研會每年會有1-2次正規的會議,由口譯辦專家向每個領域的老師進行指導。昂立口譯作為定點教師單位之一,每年會參加這些會議。作為口譯辦與口譯考生的橋梁,昂立起到了義不容辭的責任。
記者:請問上海口譯考試的方向以及昂立的未來展望? 林:在近十多年的口譯人才培養中,上海培養了4-5萬的口譯人才,而其中昂立的培養人數就達到了2-3萬人,成為了口譯培訓的堅實基地。 而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每年需要大量的口譯人才。目前在上海的外國專家將近100萬,目前的口譯人才還遠遠沒有達到國際化大都市的要求。目前口譯人才仍然作為上海緊缺人才之一,口譯人才的培養仍然任重而道遠。目前口譯已經從純粹的應試考試向異國文化、國際視野、時事動態等各方面延伸,而口譯已經作為橋梁,成為了各國年輕人之間交流的一種工具。 在今天,全球化已經做為一種趨勢,國家與國家之間都是一個大社區,每個國家都是地球村的一個單位。未來的口譯辦將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目前的口譯考試只是針對于上海等長三角地區,而口譯辦有責任將之推廣到全國。而昂立也將對這個社會責任貢獻著自己著一份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記者:陳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