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口譯課堂到口譯現(xiàn)場 | |||
|
|||
與Graeme Dott合影留念 1.AIC Class 與很多人不同,選擇去讀口譯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解悶,體驗另一種課堂。作為一個理工科的學生,大學生活比起那些文科的同學來,無疑是忙碌而且枯燥的,終日與數(shù)字圖紙為伴,長期活動在圖書館實驗室。這種生活過得厭煩了,想要改變,于是誤打誤撞來到了昂立,開始這段高口學習的旅程。 “競爭,從出勤率開始。”這是Roy上課一開始說的話。當然,這只是上好課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讓自己融入課堂,而不是做個繁忙的記錄員。在這方面自己沒有做的很好,現(xiàn)在想來多少有些遺憾。大家就當反面教材來看吧…… 一次是聽力課,Roy放完一段聽力,想叫人paraphrase。光顧著看notes,忽然發(fā)現(xiàn)他已經把話筒放到我前面,當時第一個本能反應就是搖頭。至今記得Roy當時的表情,失望(大概還帶點鄙視)。就是這個表情,“給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回家反思,感覺愧疚。還有一次是丁老師(small dragon)上口譯課,放完一段錄音,他讓我們自己在下面翻。這個時候自己已經比剛來上課的時候進步點了,至少嘴巴在動,不過動了一會兒又不動了。。。就在這時,small dragon不知道從哪里竄到了我前面,問我怎么不翻呢?回答道翻完了。他讓我再說給他聽一遍。額,要知道,我這個容易拒絕老師問題的毛病不是一天兩天養(yǎng)成的(怪就怪以前的老師太縱容,你不想說,那好吧,以后就不提問你)。可丁老師不是這么容易“對付”的,他就在你面前不走了,逼著你講。沒辦法了,講吧,于是在其他同學聲音的背景襯托下,疙疙瘩瘩的開始講。很可惜,后來這樣被“逼”的機會漸漸少了,不過膽子卻一天天練得大了起來。至少跟以前的自己比,已經好很多了。 也許這一次你不敢在課堂上說,害怕丟臉,下一次可能就是在公眾場合,幾百雙眼睛盯著你。與其在正式場合丟臉,還不如在課堂上把臉丟完了,以后也就不怕了,氣質,就是這么練出來的。所以將要上課或者正在上課的同學們,盡可能地get yourself involved in the class。或者這樣想,一樣花了這么多錢,而自己有機會可以跟老師互動操練,從他(她)那得到建議指點,不是等于賺了嗎?這樣的機會,錯過了就沒了,要珍惜。 2.Outside Classroom 離開課堂,離開老師這根“拐杖”,就要自己走路了。 誠然,人都是有惰性的。深知自己的性格:喜歡安靜,常常可以在電腦書桌前待一天,習慣了悠閑的生活節(jié)奏,走路,說話,都是慢悠悠。每個人情況不同,不能與世偃仰,生搬硬套別人的學習方案上去。問問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在哪里,尋找一個切入點,走進去,一樣別有洞天。剩下的,繼續(xù)摸索。 本人沒什么大愛好,平時就喜歡看看報紙雜志。有一段時間,常常跑去復旦的小攤買各種外刊雜志來看。但由于銷量太好,總是買不到自己想要的某幾期,同時響應環(huán)保號召,開始求助網絡。Google reader是最常用的,想看想聽什么,訂閱就可以了,肯定不會錯過,。當然不可能每條都讀,但是確實省去了很多開網頁瀏覽的時間。讀得久了,有時問自己,是不是太安靜了? 曾經有幸旁聽了一場陸谷孫教授的講座,老先生說話慢條斯理,詼諧幽默。他舉過這么個例子,“Language is not a subject, language is a skill. Language is just like swimming. Do you learn swimming by reading books about swimming? You read tomes about swimming. And then you plunge yourself into the water. And then you get drowned.”為了不淹死,就要不斷練習。這是真理。You should keep the balance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正是因為自己“嗆水”嗆的不夠,說得不夠,那么還是繼續(xù)撲騰吧。反正也不著急,前路漫漫啊。 3.Real Interpretation 七月初,得知斯諾克大師賽正在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心想著也許這是自己最后一個可以自由支配的暑假,便抱著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情的想法報了名。經過面試和培訓,順利進入了志愿者隊伍。自己所在的部門除了一位助理,其他都是老外,辦公室里經常出現(xiàn)的有斯諾克官員,裁判,還有球員。我的工作職責乍一看就幾個字,配合斯諾克官員工作,當然,做些簡單的翻譯工作是少不了的。 記得Roy講過,sometimes, if necessary, the interpreter need to provide baby-sit service.當時并不完全理解。這次親身體驗到了。老外不懂中文,許多零碎的事情,都需要你幫忙。比如貼海報,買咖啡,幫球員去買手機,電話卡,給手機充值和開通國際通話業(yè)務,把外國球員的家屬及朋友帶到觀眾臺等等。也許是這樣的事情做的多了,有一次,BBC Sport的一位記者走進辦公室說要找我,她說: I want to buy a mobile phone, and the tournament director said I can turn to you. 暈一下,Ok,I become the mobile phone expert now…… 說說這次的主要任務,翻譯。人們總是對曲折,困難記憶深刻,相反,那些輕而易舉做成的事情倒容易被淡忘。 比賽開始前一天的下午,正準備理東西回家,助理姐姐通知五點裁判要給三位中國裁判培訓,需要人去翻譯。剛剛還歸心似箭,一下子心涼了半截,距離五點還有2分鐘。不就等于馬上開始?趕快準備好便箋和筆,還傻乎乎的帶了個好易通,就這么去了。心里默念著死就死吧,大不了pardon幾下,記著Roy說的要微笑,臉皮厚點。坐下來,開始。幸好沒有涉及太專業(yè)的規(guī)則術語,裁判說話也很interpreter-friendly, 翻的還蠻順暢,緊張的情緒一點點消失了。內容無非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比如多少局后有休息,休息時間多久,裁判需要知道球員的行蹤,休息時間結束前多少分鐘找不到球員要向他們報告等等。就在這時,外國裁判突然說了句:Do they know how to use the zapper? If they don’t,we’ll teach them in the arena tomorrow.一下沒反應過來。心里想, zapper是個什么東西?I don’t know this word!眼珠轉轉,沒急著翻,自己問了句,so,what does the zapper look like?Is it the same one as China’s?-Yeah, it has the same buttons.一聽到button,基本上猜到是什么東西了。再加上可愛的高個子裁判還做了按按鈕的手勢。果然,在中國裁判那兒得到驗證,此物就是遙控器。總結:像這類簡單的陪同口譯不需要筆記,腦記沒問題,數(shù)字記清楚就好。碰到生詞,一定有辦法解決,自己先別認輸。 有個外國球員要定做一根球桿帶回英國,于是與球桿生產廠家溝通的任務也到了本人頭上。話說這位球員平易近人,整天樂呵呵一張臉,緩解掉我許多緊張情緒。他對球桿制作要求特別高,指定各部分材料,指定前截后截長度,前截幅度等等。不過這些看似專業(yè)的術語沒有“殺死”我,一方面自己的理工科基礎幫了不少忙,外形、結構一看就明白,拜從前的英文版力學課程所賜,英制單位還是很熟悉的,另一方面廠商的攤位上就有球桿,不明白的或是需要求證的直接在實物上比劃就可以。But this gentleman shows a strong sense of curiosity.他核對完紙上記錄的要求后,朝我拋來句,could you please ask them how can they make these prongs so sharp?對方告訴我他們是手工完成的,Handmade.可他不滿意,要問制作細節(jié),because I noticed there are many dots in this place on John’s (another player)cue.人家廠商沒什么好解釋了,在那邊夸耀自己的技術如何了得。可他聽了還是不罷休。為了遏制住這位球員如此強烈的好奇心,我一臉無奈的告訴他:I’m afraid they think its their business confidentiality.他點了點頭,終于不再追問下去。總結:背景知識,哪怕只是一點點,都是有幫助的。有時候,遇到難纏的狀況,要靈活機動。 記得最難堪的一次是在賽事辦公室里面,一位官員對我說,could you please give me that cal…?第一次沒聽清,sorry?他又重復了一遍。自己耳朵里反應的是“card”,把桌上的一張名片給了他。No,not this one.郁悶了,那是什么?根據他指的那個方向,除了原來的名片,還有一個碩大的計算器。拿起來給他看,老外終于點頭了。當時在旁邊的還有兩位志愿者,大家都以為他講的是card。誰也沒聽懂,因為他把calculator簡讀成了cal。這恐怕已經不是聽力的問題了,就像我們把高級口譯簡稱為高口,是一個習慣問題。 后來又陸陸續(xù)續(xù)為裁判們翻譯了幾次,熟悉了他們的說話方式,也基本不緊張了。賽事最后一天,那位高個子裁判問我是否參加晚上的farewell party, 我告訴他沒有邀請函不能參加。沒想到他竟然跟大家說,“She should attend the party, because she’s my personal interpreter. I can’t talk to people without her.”呵呵,那個時候,心里多少還是有些得意的。 轉眼間,離開大師賽已經有將近兩個月了。這段美好的經歷如今還常常在腦海浮現(xiàn),還會忍不住想念因為這場大師賽而認識的朋友們。甚至對于口譯有了重新的認識,考試,證書,都順其自然,因為那不是最重要的。在不影響自己前進方向的前提下,好好欣賞沿途的景色吧。 陶淵明有一句話,“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證書的意義,口譯的意義,都蘊藏其中了,不是嗎? 與Walker夫婦合影留念 |
|||
|
|||
|
![]() |
評論·留言 |
新聞·熱點 | 更多 |
開放課堂 | 更多 |
熱薦課程 | 更多 |
哈佛少兒中外教特色2A班-WY-ZP-1... 開班時間:2016-11-15 上課時間:16:30-19:00 價格:8800 在線預約立減50元 新概念II下半冊進階班(49-96課... 開班時間:2017-01-08 上課時間:09:00-11:30 價格:6000 在線預約立減50元 新概念II下半冊進階班(49-96課... 開班時間:2017-01-08 上課時間:18:00-20:30 價格:6000 在線預約立減50元 小升初考證3E筆試3級班-YY-ZS-1... 開班時間:2016-07-04 上課時間:09:00-11:30 價格:3980 在線預約立減50元 新概念II下半冊進階班(49-96課... 開班時間:2016-11-06 上課時間:15:30-18:00 價格:6000 在線預約立減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