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一冊以及三級閱讀授課心得
新概念部,呂婧
2009年3月
授課心得
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1.新一一本書教下來時間太長了,學生和老師都非常累。但學生還要求一冊教完還教他們二冊,怎么辦?有一個班從去年10月初上到現(xiàn)在了,還要上到8月底。
2.在全日制三級閱讀教學中如果把課文當成精讀課講,講解生詞、補充詞組、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結構、語法,感覺學生始終欠缺閱讀技巧;如果把閱讀當作泛讀課上,劃詞組,對對答案,學生又感覺沒學到東西。還未能找到一個協(xié)調好兩者關系的平衡點,因為一篇課文既當精讀講,又當泛讀講,課時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教師給出的解決方案
1.關于新概念時間太久的問題:強行分班,一本書由三個不同的老師教授。但目前來說仍然一本書全都是一個老師在教。
2.關于泛讀還是精讀的協(xié)調
a.“語言點問題”的設計與作用。
根據(jù)閱讀課文材料,設計部分“小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語言知識的展現(xiàn),這些問題淺而易懂,學生通過快速閱讀,了解材料內容,很快找到問題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
b.“整體理解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
隨著詞匯、語言點的處理,再設計部分“大問題”,促使學生加強對段落的理解,理順事件發(fā)生的順序,人物行為,加深對文章整體的把握,獲取中心意思。同時,根據(jù)學生對問題的回答,精選幾個重點段落,篇章,引導學生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猜測生詞、難句的意思,加深對句子章節(jié)、文章的理解,體驗作者意圖、態(tài)度、感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分析能力
c.“趣味思考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
在處理了語言點知識,對文章整體認識后,設計一些激發(fā)學生興趣問題,有些問題可讓學生相互討論。進一步促使學生去了解作者觀點、態(tài)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能力。預測事件情節(jié)發(fā)展或后果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具體操作
關于分班,還沒有操作過,但估計學生會有怨言,并且三個老師的進度的協(xié)調,內容深淺度的配合還需要彼此磨合。
關于精讀和泛讀,這樣嘗試了一下,效果還可以,但還是有課時不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