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提個問題:你是學生嗎?如果是,你會用什么詞來描述眼中的“自己”呢?如果請你想幾個詞來描述眼中的外國學生,你又會說什么呢?
讓我們一起看看《新概念》里是怎么描述的。
新概念二中Lesson 36 Across the Channel “橫渡英吉利海峽”一文中,描述了一位年僅11歲的Debbie準備橫渡英吉利海峽的故事。黛比年齡雖小,但很有雄心壯志,立志要在11歲創造一項新的世界記錄。我們看到了“ambitious”。
新概念二中Lesson 73 The record-holder “紀錄保持者”一文中,描述了一位小男孩逃課的經歷。一般的小孩逃課,無非是去游戲廳打打游戲,或者叫上幾個朋友去踢踢球,而本文中的小男孩非同一般。逃課期間,旅行了1600英里,交通方式包括搭乘便車,坐船,足跡從多佛一路到法國和西班牙的邊界。我們看到了“imaginative”。
新概念二中Lesson 85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活到老學到老”一文中,描述了某個學校的校長即將在執教40年之際退休,而全校學生湊錢送給校長一份特殊的禮物,還要為校長舉辦告別宴會。濃濃的師生情,躍然紙上。我們看到了“grateful”。
新概念三中Lesson 26 Wanted: a large biscuit tin “征購大餅干筒”一文中,描述了廣告的影響力。一家生產餅干的公司通過電臺舉辦競賽,讓聽眾將自己做的餅干送到其工廠,并以每磅10美元的價格買下最大的那塊。大家可能想不到,最后這家公司購買的餅干重達2400磅,出自一位學生之手。我們看到了“participant”。
新概念三中Lesson 40 Who’s who “真假難辨”一文中,描述了一群捉弄人的大學生。這群大學生先是謊報警察,說校門口有學生假扮工人在施工。接著又告訴正在校門口施工的工人,待會會有學生假扮的警察來找茬。結果當警察和施工工人碰面后,氣氛真是劍拔弩張。我們看到了“monkeyish”。
透過《新概念》,我們看到了外國學生的特點,有抱負,有想象力,懂得感恩,樂于參與,偶爾也會搞點兒惡作劇。大家覺得,以上的這些詞,哪些適合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