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著名的大船
還記得型概念二冊第12課里面,文章作者的鄰居要坐小船去海。一說到船,同學們最耳熟能詳的莫過于Titanic號了。而關于Titanic號的底細大部分同學還是云里霧里的,今天就簡單來了解下吧~
泰坦尼克號(RMS Titanic)是一艘奧林匹克級游輪,于1912年4月處女航時撞上冰山后沉沒。泰坦尼克號由位于愛爾蘭島貝爾法斯特的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興建,是當時最大的客運輪船。在她的處女航中,泰坦尼克號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途經法國瑟堡-奧克特維爾以及愛爾蘭昆士敦,計劃中的目的地為美國紐約。
在當時,泰坦尼克號的奢華和精致堪稱空前。船上配有室內游泳池、健身房、土耳其浴室、圖書館、電梯和一個壁球室。頭等艙的公共休息室由精細的木質鑲板裝飾,配有高級家具以及其他各種高級裝飾,并竭盡全力提供了以前從未見過的服務水平。陽光充裕的巴黎咖啡館為頭等艙乘客提供各種高級點心。泰坦尼克號的二等艙甚至是三等艙的居住環境和休息室都同樣高檔,甚至可以和當時許多客輪的頭等艙相比。
船上最為奢華之處是頭等艙的大樓梯,位于第一和第二煙囪之間。配有橡木鑲板以及鍍金欄桿的大樓梯一直延伸到E層甲板,頂部是由熟鐵支架支撐的玻璃穹頂,使自然光灑滿大樓梯。樓梯頂部的墻上鑲有一盞鐘,鐘兩側雕刻著象征高貴和榮譽的寓言人物。在第三和第四煙囪之間還有一個相對樸素的類似樓梯。詹姆斯·卡梅隆在他的電影《泰坦尼克號》中忠實的再現了這個樓梯。
這艘偌大的游輪究竟為什么會沉于海底呢?由于技術上的原因,直至1991年。科學考察隊才開始到水下對殘骸進行考察,并收集了殘骸的金屬碎片供科研用。這些碎片以及沉船在海底的狀況使人們終于解開了巨輪“泰坦尼克號”罹難之謎。考察隊員們發現了導致“泰坦尼克號”沉沒重要細節。造船工程師只考慮到要增加鋼的強度.而沒有想到要增加其韌性。把殘骸的金屬碎片與如今的造船鋼材作一對比試驗,發現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地點的水溫中,如今的造船鋼材在受到撞擊時可彎成V形,而殘骸上的鋼材則因韌性不夠而很快斷裂。由此發現了鋼材的冷脆性,即在-40℃~0℃的溫度下,鋼材的力學行為由韌性變成脆性,從而導致災難性的脆性斷裂。而用現代技術煉的鋼只有在-70℃~-60℃的溫度下才會變脆。不過不能責怪當時的工程師,因為當時誰也不知道,為了增加鋼的強度而往煉鋼原料中增加大量硫化物會大大增加鋼的脆性,以致釀成了“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悲劇。
泰坦尼克號是人類的美好夢想達到頂峰時的產物,反映了人類掌握世界的強大自信心。它的沉沒,向人類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運的不可預測。到泰坦尼克號沉沒那天為止,西方世界的人們已經享受了100年的安穩和太平?萍挤定地進步,工業迅速地發展,人們對未來信心十足。泰坦尼克號的沉沒驚醒了這一切。這艘“永不沉沒的輪船”——埃菲爾鐵塔之后最大的人工鋼鐵構造物,工業時代的偉大成就,因為對自然的威力掉以輕心,滿不在乎,所以在第一次處女航中就沉沒了。泰坦尼克號將永遠讓人們牢記人類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價。人們永遠也忘不了這幅畫面:泰坦尼克號在海底昂著頭,殘破和污跡也掩蓋不了她的高貴。這就是她的歸宿。歷史就這樣演變成了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