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一進門給人一種很干練的勁頭,干練精明又不缺乏細心溫柔,讓這個昂立托雅另一位高分學員在眾多的高分學員中顯的很出跳。張晶在這次新托福考試中取得了109分的高分,這使她距離美國頂尖大學MBA學習的夢想更近了。

張晶目前已是跨出校園的人了,在繁忙的工作中,張晶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績讓人敬佩。在回昂立的時候她跟我們聊起了她在昂立的生活。
張晶是一個地道的江南女子,家在美麗的西子湖畔,其實早在三年以前張晶就有緣昂立了。那時張晶在杭州就聽過咱托雅名師宋達的課,那時印象最深就是宋達老師的板書相當漂亮,看起來格調很高。更沒有想到的是,在來上海以后,自己有幸成為了宋老師的學生,跟隨宋老師學習托福閱讀。由于時間比較短,只學到了一點皮毛,但幾經足夠受用終生了。宋老師上課很有條理性,再加上本身幽默的風格,這樣的課上下來對學生很是受用。
張晶的聽力老師是蔣繼剛,她說蔣老師的口語很好,聽起來很是舒服,在有限的時間里她從蔣繼剛老師的身上學會了在聽力的考試中該聽什么,該放什么,有了這樣一條的清晰的思路,答題就不會很難了,再加上細心,高分其實也就不難了。
在張晶的印象中,另兩位老師也很有特點。口語丁煒老師上課很有自己的一套,而且上課講的內容也帶有思考性,其中穿插了不少生活中的東西,使口語課變的更加的實用。寫作老師周繼銘是一位很學者的老師,教學嚴謹,教會了她學習英語積累是很重要的。
學會了積累,再學會了方法,學習英語就會變的容易起來。其實你也可以,也許你就會是我們昂立托雅下一個高分明星。
>>>>>>下面 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張晶的高分心得
Test |
Test Date |
Reading |
Listening |
Speaking |
Writing |
Total |
TELXML |
February 1, 2008 |
28 |
27 |
27 |
27 |
109 | 我是05年上外畢業的,讀了20年書,大大小小的考試也參加了不少,最近琢磨著明年出國讀Master, 4個月內在職攻下了G和T,成績都還不錯,很多人說我是“考試型選手”,其實我總結下來,任何考試無非是“理解”+“熟練”。
我是去年11月中旬完成GMAT考試,我只有1個半月的時間來準備新托福。我大四畢業之時考過老托福,但對改革后的考試沒有一點概念,要在1個月內完全掌握、理解改革后托福的出題思路并熟練運用其應對技巧,對我來說不得不說是一個挑戰。從這點上說,我得感謝昂立的新托福強化培訓,5個周末的課程幫助我在短時間內攻下這一難關。
學語言是沒有捷徑,但通過考試確是有一定的技巧可言。聽力部分考試中我不像以往專注于每一句或每一個詞組,為不留神漏聽了幾個詞而心煩意亂,反而耽誤了主要考察部分的理解。Wilson的課其實更多地教會我如何記筆記,新托福的聽力實在太長了,筆記是回答問題的關鍵。但是做筆記的同時很容易漏聽,如何一邊聽懂一邊以”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亂碼”記下關鍵點,是取得高分的保證。因此,我建議考生在考前一方面要熟悉這樣的高強度,要求自己集中注意力一個小時進行聽力訓練,另一方面要運用一些速記的技巧,否則臨場的表現很可能讓人失望。
閱讀部分我明白了哪些段落要細讀,哪些只需一掃而過,并在選項中做排除法;另外,我著重研究了OG,研究一下新T閱讀的出題思路,題型,大家要好好看它的題型和TIPS,然而跟著OG的練習走,你就知道新T的閱讀很有規律。
培訓了1個月,在考試中的寫作,更像是“打游戲”,理清了邏輯,幾個“高級”句型及句式轉變一套,幾乎不用動什么腦筋,就穩拿高分了。另外,由于個人興趣,我經常翻閱《Economist》和《Business Week》,這本書的好處我不想多說了,文章筆鋒犀利,出自于native English writer之手,語法和用詞都是most updated的,自然借鑒好處多多;
個人感覺培訓效果最明顯的是口語,我畢業三年在合資企業工作,還是有機會用英語溝通,但真正在考試中用在45秒的時間內用英語describe a place you would like to visit 或者describe a person that has the most influence on you,不僅要說的有層次分明,而且盡量具體生動,其實很難。在培訓之初,我做自測的時候,每次不是“廢話”太多導致超時,就是空洞無料,想不出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培訓后,我將每個topic都簡單列出一個提綱,比如大眾傳媒的利弊/汽車/科技/教育/喜歡的運動等等,每個話題都準備三個層次,每一個層次用一個關鍵詞提煉,這樣考試的時候我只需列出“關鍵詞”就自然理順了邏輯。
另外,除了這些hard skill,參加培訓的另一好處就是能夠保證循序漸進的復習進度,在職復習會承受很多來自工作的困擾,會很輕易地打亂復習的節奏,參加了昂立的周末培訓,即使周五晚上加班,我還是會見縫插針地完成上周的作業,以“應付”老師的“盤查”,這樣堅持到了考試,很多技巧的運用就自然成為一種習慣。 好了,就此擱筆。謹以此篇獻給奮斗在TOEFL路上的同仁們,同時略表本人對托雅的感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