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視詞匯教學 詞匯是語言大廈的基石。正如英國語言學家D.WILKINS(威爾斯)所說,“Without grammar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什么都表達不了)可見,詞匯是語言的基石,是構成語言最基本的要素。任何語言學習,無論是聽力,閱讀理解,語法詞匯,還是完形填空,翻譯練習,亦或寫作,均涉及到語言難度和做題熟練程度的問題,練習中使用的詞匯量是衡量該練習難度的重要指標,尤其在進行閱讀理解時,學習者如遇到不熟悉的單詞,在理解上就會有困難,尤其是關鍵詞不懂,就會大大減慢閱讀速度及減低閱讀理解準確度。可以說,掌握足夠的詞匯是理解文章的關鍵。但是許多學生一提到記單詞就怕,我們應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記憶方法來減輕他們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經(jīng)常運用的幫助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有:同類記憶法、對比記憶法、讀音記憶法、圖表記憶法、同音異形記憶法和搭配記憶法。教師平時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歸納同義詞、近義詞、同類詞、反義詞的良好習慣,要求學生盡可能多記憶一些有用的詞組、短語、搭配,將詞擴展為更大的語義單位,這樣不但可以提高閱讀速度,而且有助于在閱讀中把握文脈。同時,教師還應教授學生猜測生詞的方法,如:構詞法、定義解釋法、對比關系法、因果關系法、上下文暗示法等,盡可能地訓練學生的猜詞能力,讓他們明白這些生詞既不是孤立存在,也并非高深莫測,碰到生詞切勿驚慌。 2. 重視難句的處理 掌握了足夠的單詞,還不足以能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文章中的難句,常令人望而生畏。高考的發(fā)展趨勢之一就是難句增多,句子類型多變,不但測試考生的閱讀技能,也測試學生的心理素質。試題在句子的難度上做文章,無非是想通過增加句子的長度和使用復雜結構來打斷和干擾考生正常的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從而達到考查考生綜合閱讀能力,完成高考選拔性考試的目的。一個完整意思的理解是以句子為單位的,而句子的正確理解要求掌握句子結構。“英語句子結構模式的掌握,是高效英語閱讀的前提。”由于表達的需要,英語句子結構富于變化,理解句子必須以嫻熟的句子結構知識為基礎,因此熟練掌握長難句的結構分析方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長難句的分析翻譯其實就是兩個步驟:(1)將長難句的修飾成分、聯(lián)接性詞語分類拆分,直到保留中心句,從而弄清句子結構。(2)將句中的修飾成分逐個釋義或意譯,然后在整句中理解其含義。而前者是基礎,是關鍵。因此在平時指導學生進行結構分析時,要讓學生了解長難句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以下幾種情況:找出主從句理清主從關系;觀察句子特征尋找相似結構;重視關聯(lián)詞尋找突破口;重視代詞含義在句子結構中的作用;插入語補充信息;重要句型和各種句式的運用。在幾年的教學中我認為對于長難句的意思理解的訓練策略應從多方面出發(fā):(1)首先教師應在高一起始階段就對學生查漏補缺,應讓他們熟練掌握5種基本句型和名詞性從句,科學地選用例句,對句子結構要講清講透。(2)要重視平時閱讀教學中典型例句的示范分析,通過閱讀材料中某些長難句的示范分析,讓學生相對容易地弄清楚復從句中不同成分的功能,使學生不斷接觸各種長難句,減少懼怕心理。(3)教會學生獨立分析句子結構的方法,給學生一些長難句的翻譯、劃分句子結構的練習。(4)督促學生熟記各種重點基本句型,以積少成多,而且在高中階段進行總結歸納,并通過各種有效方法加以鞏固,比如聽寫、生活對話以及跟“希望英語”節(jié)目同步試說。 二、擴大閱讀量 掌握了語言文字,并不等于掌握了文章內容,這就涉及到“理解”的問題,亦是魯姆哈特所說的對文章所涉及主題的熟悉程度了。現(xiàn)在的閱讀理解題在選材上非常注重蘊含時代氣息和具有可讀性,要求讀者具備豐富的背景知識。語言和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只有正確理解該語言所屬的社會及其文化屬類,才能真正運用好這種語言。教師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1.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擴充學生的背景知識 外語教育離不開文化教育,文化教育自語言始。教師要設法讓學生了解異國文化,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用外語思維的習慣。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作為教學的主要操作者,也要不斷地努力完善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各種文化差異運用到課堂中,使得學生從對不同的文化對比中不斷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教師應訂閱一些英語刊物,豐富自己的背景知識,還要有意識地將英美文化的特點介紹給學生,使他們能夠更好更快地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學生們只有了解了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才能正確理解并合理運用所學語言。在教學中,適時介紹英美文化背景知識,通過兩種不同文化的對比,有意識地展示兩種文化的共性和差異。比如:中西節(jié)日的異同,飲食文化的差異,日常問候用語等。鼓勵引導學生多接觸英美原版的東西,從中領略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語言行為,體會英美文化和漢文化的差異。在課堂上,我們可以把枯燥的語法講解變得生動有趣,談論的話題可以從學生身邊的軼聞趣事擴展到國內外的大事。通過各種各樣的話題,我們可以拉近學生與外界的距離,豐富他們關于客觀世界的知識。 2.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延伸英語閱讀路徑 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時要考慮到對學生的興趣得以持久保持。呈現(xiàn)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穎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所展現(xiàn)的情景中,同時,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掛圖、簡筆畫、現(xiàn)場錄音、多媒體課件等,讓所要呈現(xiàn)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另外,適時引入欣賞性的閱讀,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和熟稔語言技能,提高閱讀能力。因此,為了使學生更客觀、更深刻地了解異域文化,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增加學生課外閱讀的份量。要搞好課外閱讀教學,主要靠激勵和指導。用于學生課外閱讀的讀物最好是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材。據(jù)心理學家研究,生動、幽默、情節(jié)曲折的作品往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學生可以在課外閱讀一些原著或經(jīng)過改寫的原著,包括世界名著、故事、幽默、時政、科技文章等。通過閱讀原汁原味的著作,學生可以體會到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感受到異國的歷史文化氛圍,這樣他們就不難讀懂一個民族、一段歷史、一種文化了。 三、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基礎,而閱讀速度的快慢是閱讀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現(xiàn)行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要求高中各年級學生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40-60個詞。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近幾年的NMET考試要求學生在50分鐘內閱讀4篇以上短文,完成20個理解題目。這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在培養(yǎng)學生的快速閱讀的能力上下功夫。因此在提高正確閱讀的前提下,要加快閱讀速度,必須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講究閱讀技巧。 (1)無聲閱讀。無聲閱讀是閱讀時最大限度地直接將詞語轉化為義的過程,即見其形便知其義,盡量去掉詞語的讀音這一環(huán)節(jié)。現(xiàn)在有的學生在閱讀短文時,常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出聲來或借助于手指“點讀”。這不僅影響閱讀速度,而且誤解某些短語意思和文章內容。因此,在學生具有基本朗讀能力時,及時把無聲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提到日程上來,糾正錯誤的閱讀方法,從而達到提高閱讀速度的目的。 (2)成組視讀,即按意群閱讀。這是提高閱讀速度的關鍵,它要求在閱讀時,把句子分為若干意群,通過眼球轉動,掃視整個意群,整體領會意思。如:“What do you do in your spare time?”可分為兩個意群讀完。在每個意群中,要把重點放到具有實際意義的詞上,如名詞、形容詞、副詞、數(shù)詞等。不必過多注重語法結構方面的詞,如冠詞、介詞等。 (3)計時閱讀。提高閱讀速度首先應練習計時閱讀。所謂計時閱讀,就是閱讀一篇文章時,記錄下始末時間,然后計算每分鐘平均閱讀的詞數(shù),簡稱為W.P.M。為培養(yǎng)計時閱讀的習慣,教師可常在課堂內抽5—10分鐘時間進行計時閱讀練習,但必須要求學生有強烈的時間觀念。計時閱讀的練習不只是計算個人讀速的快慢問題,還包含復雜的技巧問題。因此只有大量的計時閱讀練習,才能養(yǎng)成習慣。 (4) 預測閱讀。閱讀時要做到盡量預測猜想,根據(jù)上下文推斷詞義,少查字典。因為查閱詞典會影響閱讀速度,阻隔思維的連貫性和理解的嚴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