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么用錯誤的方式教孩子語法,還說他是拖后腿? | |||
|
|||
語法教學術與道 中考語法班教學模式探討 起這個標題就是給自己挖坑。從“技藝術法道”的關系來看,以下要講的東西可能只停留在“雕蟲小技”層面。請點擊關于上海中高考英語培訓_昂立英語網站。 教英文五載,語法課上過千余小時,也沉淀了一些經驗和想法,有些技能或表達隨日積月累,已成為走入課堂自然而然的呈現,已分不清是有心設計或臨場發揮,硬要剝離來談,有點無從下筆。還有很多“招式”初用上手,沾沾自喜,然而隨著教齡增加,教學對象的變更,發現不再好用、適用,于是果斷迭代,繼續摸索。所一此文也只是最近一段時間的教學心得體會,姑且稱1.0版,從此保持記錄的好習慣,也許過段時間又被新的想法迭代掉了。這摸爬滾打一路探索,本身也是一個英語教師的自我修煉之術。古有賣油老翁,熟能生巧;庖丁解牛,幾近于道;五年只不過是跨過了第一道門檻,要想摸清楚語法教學的門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關于“語法教學”對于第二語言學習是否有必要的爭論簡直是世紀難題啊。筆者覺得,既然我們不能改變現行的中學選拔考試制度,那就潛心去學吧,畢竟語法真心沒有那么難;怕語法學多了變成“啞巴英語”?那就把焦慮的精力拿來分配給聽說練習,讓英文表達的口頭筆頭能力齊頭并進,豈不更好? 其次,要談“語法教學”,一定要設定具體的課堂環境和學習對象,因為沒有普適的教學法。幾個參數一改(學生人數、年齡、課時、學習目標……),相同教學法的效果可能天壤之別。這里主要想結合自身經歷談課外培訓機構的針對學習對象為初中生的語法課程的一些經驗。以昂立外語目前開設的制勝中考語法班為例,全程50小時,針對學校成績優秀的預初到初三的孩子,以迅速搭建語法框架體系,培養語法意識,在提升校內考試成績的同時,拔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自主招生和高中階段英語學習做準備。學生來上課的首要目的是:提高校內成績。有限的課時,明確的目的,教師只好把教育情懷神馬的先收一收,把提分作為第一要素。目前國際上語法教學普遍流行的方法是:演繹法(deductive)和歸納法(inductive)兩種。 前者先介紹一條語法規則,然后講解運用這條規則的例子;后者先舉些例子,然后從例子中歸納出規則。二者的選擇無關優劣,只有適合與否。在我們50小時的語法班上,更多采用的是演繹法,因為它可以直奔主題,節約時間,留更多時間給題目練習和應用;同時也充分尊重優秀初中生的認知和分析能力,滿足他們對課堂成就感的期望。 然而,孩子畢竟是孩子,一些科學報道稱青少年大腦中的“灰白質”(腦細胞之間起聯系作用的物質)發育還不成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還有限。因此對于一些抽象的語法概念不理解是很正常的。 比如,昂立外語的老師在語法班首課都會先對英文語法的一些框架概念,如句子成分、從句類型、動詞分類等進行講解,以便學生有足夠的“元語言”背景,從而利用這些語法術語理解后續專題。然而,實際教學中我卻發現八成以上孩子直到課程終結,也不能完全理解和區分這些“元語言”。初為人師時,感覺甚是挫敗;現在想想,為這個沮喪豈不是和人類數百萬年來大腦進化的自然規律叫板,呵呵,自不量力啊。然而在有限的課時內使用短平快的演繹法,又要最大化考慮孩子們的認知規律,施以耐心,并非易事。在長期夾縫中求生存的局面中我總結了語法教學的“三化”。 1.模塊化 有些專家在詞匯教學法中提出“語塊教學”,即把一些短語、成語、社交套話作為整體“語塊”(chunk)來學習其用法,而不拆解基本部件。筆者認為這種理念在初級階段的語法教學中也非常適用。比如《被動語態》這章講到have… done這個短語,我備課時設計的步驟是先切割后操練:① A have B done by C , 講明ABC三者的關系;B和 done之間的動賓關系;② 給例句,e.g I had my cheese stolen by the mouse. ③ 題目實戰。 但發現有些孩子一直做不對這類題: —Hello, my name is Johnson. I believe you have a room ___________for me. —Johnson? Oh, yes, Mr. Johnson. It’s Room 1201, on the second floor. A. to book B. book C. booking D. booked 深入詢問才發現,學生是搞不清B和done之間的被動關系,因為此處過去分詞done做補語,和賓語B之間是邏輯上的動賓關系,而在這章此前的講解中重點放在謂語動詞的各種被動態的講解,對于非謂語動詞并未提及。學生無法把對謂語動詞用法的理解遷移到非謂語動詞上,感覺模糊不清;另外題目中再融入to book(不定式), booking(現在分詞)等其他非謂語動詞干擾項,就徹底暈了。在當下的課堂上再補充講解各種非謂語動詞的關系和被動態的用法顯然不現實。我意識到對于這種分析型學習風格的孩子,這樣的講解是不適合的。所以調整了教學策略,讓其把 sb have sth done作為一個完整的模塊記下來。只要題目中碰到這樣的語義“某人讓(被)別人做了某件事”,就直接完整套用這個模塊,選擇done。如“我被老鼠偷了奶酪”,“我讓別人給我訂了房間”。至于那些繁雜的語法關系,就放到非謂語動詞那章再去考慮,至少在一段時間內他做這種題是不會錯且心安了。 又如《情態動詞》這章,遇到程度好的班級會補充各種情態動詞的虛擬語氣的用法,這是高中階段的語法重點,對初中生有難度。我也試圖用模塊請學生先“囫圇吞棗”。 ①先給一個場景:Tom didn’t take his workbook home yesterday. He didn’t do his homework. He was punished by the teacher this morning. He is very regretful now. ② 提問: 老師:Well, what do you think of Tom? 學生:He’s stupid. (以往經驗,當然還有各種奇葩的答案。) 老師再問:Why? 學生回答:He must take his workbook home. 此時建立起了對過去行為不贊成的概念。 老師順藤摸瓜,示范并寫下來:Tom should have taken his workbook. 記住,本該做卻沒有做,用should have done,那么,Why did the teacher punish him? 請用should回答。 學生: He should have done his homework. 此時大部分學生可以依葫蘆畫瓢說出來。 ③ 再做幾道選擇題,鞏固。 此處暫不講解情態動詞后動詞的各種形變,以及和情態動詞表推測的用法串聯,避免混淆。等到學生對這些模塊熟悉之后,再在后續課程中將模塊打碎,分析其經緯。 2.形象化 人類大腦的認知規律都是用已知的概念來認識未知,語言的學習更是如此。一個少年生活閱歷有限,大腦尚在發育中,如果能用形象直觀的語言將抽象的語法概念解釋為他經驗范圍內的事物,對學習是會事半功倍的。比如,《動詞時態》這章講到一般將來時,竟然有7個公式。一般,逐條講解每個公式的用法,區別然后歸納張表格,做題加以區分。這樣講解其實是綜合應用了演繹法和歸納法,是沒錯,但是學生對于這種散多密的知識點,記憶起來甚是惆悵。筆者喜歡在講解時構建一個情景,“一般將來時”這位寶寶呢,每天出門都要想換新衣。自己衣柜里常備四套,be going to do, will/shall, be to do, be about to do其中前兩套是校服,上學日必穿,穿著頻率最高,也最為大家熟悉;后兩套居家服,節假日放學穿。然而,這只臭美猴呢,依然覺得自己的衣服不夠穿,又從閨蜜的衣櫥里順三件be doing, do/does, will be doing; 當然是別人的衣服啦,穿著時就要特別小心,用法就很特殊blabla…就這樣把幾個概念區別講清楚了。最后讓學生們給表格涂上彩虹的顏色,徹底給一般將來時扣上“走資派”的帽子。課上觀察,女生聽得都挺開心的;男生嘛,一臉“你們開心就好嘍”O(∩_∩)O~ 再如:Please let me know it _________ A. when he comes. B. when he will come. C. when will he come? D. when dose he come? 一般初中生都能理解賓語從句中陳述句語序,因此先把C、D排除。問題在于此句劃線處需要狀語從句還是賓語從句呢?如前所述,很多學生搞不清復雜的句子成分,更別說區分構建在成分之上的各種從句,用“元語言”解釋起來會比較費勁。 這里我會這樣講:“大家都很熟悉‘主將從先’的規則,只有狀語從句中才適用‘主將從現’的概念,此句中A和B誰是狀語從句,誰是賓語從句?”一般學生都能做好區分。接著講:“在一個句子中各個成分之間的地位是不一樣的;主謂賓就好像一個人的頭,手和腳;定狀補就好比帽子,手套和鞋。有頭才能戴帽子,有手才能戴手套,有腳才能穿鞋啊。現在這句話,他是四肢健全的,有賓語it,即有腳,你要做的不是再給他按一只腳,而是給這只裸足穿上鞋,所以應該選狀語從句A。” 然后再把“it”這只“腳”拔掉,讓學生重新選擇,答案是B。同時利用這組“最小對句”強化連接詞用法的差別。 3.游戲化
總結 綜上,“模塊化”適合語法學習初級階段的過渡;“形象化”適合成為抽象的時態或句法概念講解的抓手;“游戲化”是提升課堂趣味的潤滑劑和對未來語法課堂演變的一些思考。以上屬于“術”的層面,然而要用好“模塊化”,就要有接受知識不確定性甚至容錯性的心態;善用“形象化”,要柔軟靈活,善采他山之石;樂用“游戲化”要求老師開放有趣,擁抱變化。這也是對每一位語法老師的考驗。我們是否希望學生在忘記了我們上課講過的干貨的那一天,成為這樣的人呢?現在就是種下種子的時候。以上屬一家之言,一時之感,難免觀點粗淺,掛一漏萬;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有朝一日能化開這些具體的“術”時,就算“近乎于道”吧。 同學們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初中英語學習資訊,請關注上海中高考英語培訓_昂立外語官方網站..我們會安排專業老師解答您的疑問。想要咨詢昂立中高考英語課程,請猛戳昂立外語網站:http://www.niluo.com.cn/ 或電話咨詢:400-820-8062 |
|||
|
|||
![]() |
評論·留言 |
新聞·熱點 | 更多 |
開放課堂 | 更多 |
熱薦課程 | 更多 |
小學語法提高班-WY-CY-170327 開班時間:2017-01-23 上課時間:13:00-16:00 價格:3980 在線預約立減50元 小學語法啟蒙班-WY-CY-170324 開班時間:2017-01-23 上課時間:09:00-12:00 價格:3980 在線預約立減50元 哈佛少兒中外教特色2A班-YY-NF-1... 開班時間:2016-11-18 上課時間:15:30-18:00 價格:8800 在線預約立減50元 新概念I冊迷你120班(下)-YY-... 開班時間:2016-10-16 上課時間:09:00-11:30 價格:6500 在線預約立減50元 小升初考證3E口試3級班-WY-CY-1... 開班時間:2017-01-23 上課時間:13:00-16:00 價格:4800 在線預約立減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