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周一級,這是一個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所以在學員的整體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地位也是相當重要的。所以,怎樣提高學員的興趣,使其有繼續學習的動力就成了教學基本任務之外的重點。
先說說基本的:
基本教材就是《Side by Side I》 以及《基礎英語 I》 在SBS的教材中,主要是注重口語的練習,每個章節中有一個到兩個的Reading 部分。其中對于語法細節的滲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單一的。整本書的整個脈絡就是整本書結束時,完成對于“一般現在,將來,以及一般過去時”的講解。其中穿插著一些比如情態動詞,祈使句,賓語從句等的引入和介紹。
而《基礎英語I》則很傳統地,中國式地,系統地把語法體系串連起來,但是難度比SBS有很大的跨越,尤其在書的后部得意體現。
但問題就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所取舍地,把兩本書結合起來。紅皮我從開學就開始講,藍皮中的Reading也會講,但不論哪一批學生,都會發出“紅皮難”的抱怨。所以我在至今9次八周的教學中,第三次時就自己做好了“雙周測試試卷”,每次考試前,叮囑學生復習,但是總是有學生復習不到位,書上的原句翻譯,以及基本語法有時都不能默寫出。這其中,當然有老師自己的成分,但是主要在于學生群體的成分,來源,目的的各自不同,所以,這就涉及到了興趣問題。我從來不讓學生用傳統的抄寫單詞來記憶,但是有一次,一個學生的自習筆記讓我震驚!second 這樣一個單詞,她抄了40十遍,就在我覺得她很“好學”時,突然發現,那40個詞中,竟然有“sceond” “scoend”等“奇異”的寫法,問過才知,是“臨睡前,朦朧狀”的情形下,自己逼著自己抄寫出來的。
所以這就讓我反思,單詞的記憶到底應該是怎樣。其實,我覺得應該是:
1. 反復地聽某個單詞的聲音
2. 按照音節逐一地拼寫出來
3. 重點關注特殊地方的拼寫
4. 最后給單詞“照相”(形象地看到長度,構造等)
興趣方面:
我總是用“生在外國”的方式給學生傳達語法的基本需求情形,然后讓其自己總結,有了需求,有了錯誤,老師的作用再體現出來,這樣學的就扎實了。
總是提醒學生老師教的是“常量”,而不是“變量”,變量是要學生在課后,以及口語課上操練而鞏固的。
把現實中的問題,以語法形式呈現,這樣問題的解決本生就是一種成就感,隨后也就產生興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