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托娜姐的福,終于在美琪大戲院觀看了話劇《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恰巧,今天是該劇巡演的第50場,最后,導演、編劇與演員一起發了言……
這部話劇以現代主義小說的開山之作《包法利夫人》為劇情藍本,但手法上卻是一種“顛覆”的創作。以香港大美女李嘉欣為創作原型, 模擬臺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請“林志玲”現身說法,道出“人人都是包法利夫人”的命題。3個小時的演出,用拼貼的手法將福樓拜原著與臺灣火辣綜藝節目融為一體。
劇中的“包法利夫人們”還包括“舞娘蔡依林”“富婆許純美”“瓊瑤大叔”等。導演林奕華認為,150多年前福樓拜創作這部小說時主人公面臨的困惑對今天女性依然存在,所以,話劇《包法利夫人們》充滿了時尚元素。
附加一句:該劇以法語開始、法語結束,雖說有較嚴重的口音,可能還沒我們中的學員說得好,但還是推薦大家去看看,算是練練聽力,熟悉不同口音的法語^-^
從盛放到凋落:
一出關于新世代女性、浪漫、消費、情欲的文學劇場
靈感來自法國寫實主義代表作《包法利夫人》
林奕華告訴你為什么每個人都可以是包法利夫人:
我們在懂得人生之前就必須展開人生旅程
我們對自己和別人的了解竟然是如此貧乏
劇情結構
《包法利夫人們》的十五堂課
(序) 法文課 C’est comme ?a !
1. 空虛 等待舞會的名媛心情
2. 幸福 理想丈夫的深情贈予
3. 名門 肥皂劇的發源地
4. 愛情1 好情人 他很小,但是他很溫柔
5. 愛情小說 求求你,虐待我
6. 美麗 我美麗,但我沒有錯
7. 欲望 舞娘
8. 愛情2 壞情人 女人不壞,男人不愛
9. 性福 就躺著
10. 愛瑪對愛瑪 女人愛把女人當鏡子
11. 快樂 販賣愛情
12. 道德 男人更壞,女人更愛
13. 遺恨 從金盞花唱到揮別
14. 死亡 包法利夫人回來了
15. 命運 當丈夫遇上情夫
(跋) 法文課2 C’est la faute de la fatalité
導演簡介/林奕華
編導超過40出劇場作品,包括《萬世歌王》、《東宮西宮》、《大娛樂家》、《半生緣》、《快樂王子》等,題材涉及青少年文化、教育、娛樂、政治、性別。近年亦致力通過舞臺、教育及寫作,探討什么是快樂和自我。未來四年會改編中國四大名著,創作全新的舞臺作品,2006年底與臺北兩廳院合作的《水滸傳》是第一階段。
從首出編導作品《心經》開始(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林奕華在多個創作中都顯示出對女性議題的關懷:《張愛玲?請留言》邀請了臺灣演員丁乃箏扮演香港藝人鄭裕玲,以張愛玲筆下女性角色對照現代女性,探討婚姻和幸福;《萬惡淫為首》請來日本作家及脫衣舞娘一條小百合擔綱演出,除了為香港劇場的大膽程度寫下歷史一頁外,更帶出連串對現代女性身份、身體、權力的提問;《快樂王子》中吳彥祖與觀眾零距離的內心剖白,在呈現男性如何成為別(女)人欲望對象的同時,也是反思社會如何看待表象和幸福的關系。
林奕華亦致力于文化及教育的工作,自九七年至今分別為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香港浸會大學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香港演藝學院人文學科擔任講師。亦經常替香港、北京、廣州的報章雜志撰寫文章,新近出版的著作為《等待香港》系列 (《女人篇》、《青春篇》、《娛樂篇》、《文化篇》)。最近亦替香港電臺及東亞衛視主持文化及電影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