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醫生叫DOCTEUR ,來源于希臘語其含義為博學多才之人,演變下來專用于指醫生。法國是個非常保守的國家,醫學界更是一個滴水不漏的LOBBY。在法國,醫生的定義包括三部分:
1. 持有法國國家醫學或牙科醫學博士文憑者(Diplome d’etat doctuer en medicine ou docteur en chirurgie dentaire)近年擴展至歐盟成員國同等價值文憑者.
2. 法籍公民。近年(擴展至歐盟公民)
3.已在醫學會或牙醫學會注冊者
以上三點,缺其中任一點而從醫者均患非法行醫之罪。但不等于外國醫生在發毫無行醫的可能。法國也需要外國醫生來填補空位,但相對于其他國家的機會少的多。法國大規模向外國進口醫生源于70年代,當時公立醫院醫生奇缺,政府企圖把自由職業醫生作為國家公務員納入公立醫院工作,因為法國95%的醫生是自主行醫;只有約左右在政府醫院工作5%(基本上在教學醫院任職,教授或講師)。此提案遭受全法自由執業醫生強烈反對,大規模的罷醫終使提案破產。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國會通過提案,容許各公立醫院在科主任負責制的前提下,從外國進口醫生,以原非洲和非洲原殖民地來的醫生為主。按規定,外國醫生具備Dr.資格,不具備處方權,也不具備在醫學或牙醫學會注冊的資格。
近幾年來,外國醫生在法行醫可分為幾種情況:
1.公立醫院的,中文是助理住院醫生。目前在醫院行醫的大部分外國醫生屬于這類。在等級森嚴的臨床醫學界,該職位比法國本身的住院醫生低一級,沒有獨立處理病案的資格。收入比法國的住院醫生差,但差別不是很大。值班費依所在的科而定,如復蘇科的值班費就相當客觀。
2.公立醫院的。該職位原是當地開業醫生的進修和為公共事業做好事的職位,一般是每周三小時(算半天),醫院象征性付點茶水費。但由于80年代后普科醫生過剩,許多新畢業醫生只好在醫院做全職。后來這一職位擴展到外國醫生,稱。但外國醫生多數不拿全職薪水,一般拿40-70%,也有只收30%全職薪水,不過這種情況下醫院會提供免費住房和廉價餐票。 以上兩類職位不必通過任何考試,也不能在醫學會注冊,科主任同以就可以了。
3.在醫院做。是法國公立醫院醫生的終身職位,介于科主任和主治醫生之間,相當于副主任醫生。但外國醫生被加上,就很難說是什么,在薪水上也與法國醫生有很大差別。成為的外國醫生都很有水品,因為要獲得這一職位必須通過嚴格的文憑鑒定和職稱考試。1995年首次實行該職位考試時,上萬名在法工作的外國醫生能通過文憑鑒定的不到20,而考上的僅有數百人。該職位的醫生不具備自由開業的權利,只限制在醫院工作。
4.擁有自由開業資格或在公立醫院平等工作的外國醫生,這類外國醫生數量極少,難度極大。 先要經過高教部和衛生部的文憑等值鑒定,得到與法國醫學或牙科醫學博士同等價值文憑者,才能參加衛生部的考試。高教部會用一年的時間對外國醫生進行反復調查,而且法國醫學,牙醫是六年制,因此只有六年制,因此只有六年制西醫文憑才能申請鑒定。這就可以解釋為何極少中國醫生會參加這類考試,因為全中國僅有幾家醫學院是實行六年制的。文憑得到承認后,還要到指定醫學院參加考試。總體上分筆試和臨床病例分析,面試三個部分,要求在短時間內完成(右的考區一周內考完,右德考區分三,四周考完)。可以聯考三年,第三年還考不上就沒有資格再考了。
5.從醫學院一年級學起,這是一條比較有把握的路。法國醫學院一年級對所有的外國醫生開放。被學校錄取后又可能只剩六年級,但權力院長手中。大部分院長會根據考生原來學過的課程要求補課或補考,一次大部分考生都不能順利直升六年級。如果語言過得去的話,在法國考醫學院比考國內醫科大學要容易得多,錄取率在20-25左右。錄取后的學習對中國學生來說難度不大,一方面一年級學生水平相差很遠,近20的法國學生根本就聽不懂課程內容,第二方面法國醫學院課程少,相當于中國醫大的1/2還不到。中國學會僧對付這樣的課程難度不大。而且上課的內容多數是國內已經學過的,如果下點公訴,通過的機會非常大,所以建議箱在法國當醫生的朋友們最好走這條路。
6.如果以上的路都走不通而又不想短期內回國,那就賭個生化或藥理博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