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5年3月教育部宣布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最新改革方案以來,CET這一陪伴了無數大學生數十年,在中國影響最大的考試開始不斷革新,從形式到內容,從制度到內涵:拒絕社會考生,回歸為真正的“大學英語”考試;與學位脫鉤,不再依賴強制存在;實行710分制,向先進考試學習;調整考試題型,甩開”高分低能”的尷尬。。。。。。2008年12月考試,則更進一步推出了“四六級機考”,開始了向更高效、更靈活、更公正、更實用方向轉變的試點。短短幾年間,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經歷了如此巨大的變化,堅定而明確的向高校和大學生們傳達了怎樣的信息呢?那就是:緊跟時代變化,注重語言運用能力,提高證書含金量!
面對機考的來勢洶洶,仍在為四六級而奮斗的大學生們,是否感到無所適從,壓力大增呢?毋庸置疑,面貌全新的四六級機考,讓習慣傳統考試形式的我們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但是,我們堅信,機遇和挑戰永遠并存,面對這顛覆中國傳統英語教育和考試模式的變革,也同時迎來了證明自己實力的一次難得契機,只要我們苦練內功,充滿自信,就不會懼怕任何的變革。讓我們一起準備好,自信面對四級機考的新挑戰 !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二十年大事記
1986年:開始籌備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 1987年:正式實施。該項考試簡稱CET(College English Test),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和大學英語六級考試(CET-6)兩種。考試合格者發給四級或六級考試合格證書,成績優秀者注明“優秀”字樣,考試的主要對象是大學本科生或研究生。設置大學英語四、六級的初衷,是對考生進行英語水平測試,并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使大學人才培養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 1990年:針對有些學生只靠選擇題拿分,不做作文問題的現象,為了保證作文考試的時間,試卷分成客觀題和作文題兩張。到達規定時間,收掉其中一張試卷,考生必須把最后30分鐘時間用于寫作文。實行這一方案后,全國高校普遍重視了作文教學,作文分均值從4分左右提高到8分多(滿分為15分)。 1999年: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開始實施口語考試,標志著這項考試進入了一個相對完善的新階段,可以對考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全面考查。 2005年:大學四、六級考試成績將采用滿分為710分的計分體制,不設及格線;成績報導方式由考試合格證書改為成績報告單,即考后向每位考生發放成績報告單,報導內容包括:總分、單項分等。 2007年:1月起,只接受在校生報考,不再接受社會考生報考;6月起,全部實行網上評卷; 2008年: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將首次采用和托福一樣的上機考試的形式。屆時,全國50所高校作為第一批試點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