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城市建筑齊整、市容美觀。市中心一帶以樓房為主,但鮮有美國式的摩天大樓。古跡名勝,特別是古建筑主要分布在內城。市中心往往有一個古老的廣場,有的叫市集廣場,有的叫市政廳廣場,附近建有市政廳、各種教堂和舊時的市民房屋。不少城市的內城或市郊還保留下歷代諸侯的古堡或宮展府邸。德國古代的重要建筑大都以石料筑成,雖經歲月流逝,仍保留下來不少。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建筑各市都有一些。從建筑的藝術風格來看,主要有羅曼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和古典主義式等。
羅曼式(Romanik),又叫羅馬式,是從9到13世紀初的建筑風格,因采用古羅馬式的卷、拱而得名。羅曼式建筑以教堂為主。主要特征是厚實的磚石墻、窄小的窗口、半圓形拱卷、逐層挑出的門框裝飾和高大的塔樓。羅曼式教堂給人以雄渾莊重的印象。沃爾姆斯大教堂是羅曼式建筑的一個典型范例。
哥特式(Gotik)是13到16世紀流行的建筑風格。它最先在法國出現,隨后傳入德國并發揚光大。哥特式建筑大部分是教堂,也有市政廳等世俗建筑。它的特點是:廣泛運用線條輕快的尖拱卷,造形挺拔的尖塔,輕盈剔透的飛扶壁以及彩色玻璃鑲嵌的修長花窗。哥特式教堂外觀巍峨挺拔,內部空間高曠,造成一種向上升華、天國崇高的感覺。科隆大教堂是世界最宏偉的哥特式建筑之一。烏爾姆大教堂鐘塔高161米,為世界教堂高度之冠。另外,北德各地還建有不少磚砌的哥特式教堂。
文藝復興式(Renaissance)是隨著人文主義思潮出現的建筑風格,最先在意大利興起,從16世紀初開始,在德國流行了百十年左右。它在建筑輪廓上講究整齊、統一、合比例與條理性,構圖中間突出,兩帝對稱,窗間有時設壁龕、雕像。在德國文藝復興式主要用于世俗建筑,如市政廳、宮邸和富商宅第。最為成熟的建筑實例有奧格斯堡市政廳等處。
巴洛克(Barock)藝術風格起源于意大利。德國建筑師把意大利巴洛克同德國的民族建筑風格結合起來。到18世紀上半葉,德國巴洛克建筑藝術成為歐洲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這主要用于教堂和宮殿廷建筑。其特點是造型柔和,運用曲線曲面,追求動態,喜好華麗的裝飾和雕刻。巴洛克風格有于教堂有表現神秘宗教氣氛的作用,用于宮殿府邸則給人以富麗堂皇的豪華感。德累斯頓的宮廷教堂和維爾茨堡的主教宮是巴洛克建筑的兩個例子。后來在巴洛克式的基礎上還發展出一種纖巧玲瓏的建筑和裝飾風格叫洛可可(Rokoko)
古典主義(Klassizismus)流行于18世紀后半葉和19世紀。當時人們受啟蒙運動的思想影響,崇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在建筑方面古希臘羅馬的柱廊、廟宇、凱旋門和紀功柱成為效法的榜樣。采用古典主義建筑風格的主要是博物館、劇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紀念性建筑。柏林的勃蘭登堡門是其中之一,它以雅典衛城的山門為藍本。
半木結構 德國城市里有時還可以看到一種半木結構(Fachwerk)的房屋。這種房屋是舊時常見的民居,它的骨架是用很多木料作成的木架結構,墻面的木格清晰可見,中間用草泥或磚鑲嵌屋頂為陡峭的雙面坡頂。 這種房屋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常為游人所注目。
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紀永濱的blog:
http://blog.onlycollege.com.cn/blog.php?do=showone&uid=674&type=blog&itemid=2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