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混合著燒酒和烈性啤酒的雞尾酒、一堆巧克力、一把嘎嘎作響的辦公室的椅子——想不到吧,這些形形色色的東西居然會是名作家們的靈感“偏方”。
德國首屈一指的作家和戲劇家馬丁-瓦爾澤(Martin Walser)沒有他的日記草稿就什么也寫不了。在他書桌后面的架子上分門別類地擺放著信手寫來的日記,這里面有粗略的情節、某個人物的初步構思、或者生活中觀察到的某些事。說不定哪一天,有時甚至一年以后,他突然從某個紙片中獲得靈感,于是,下一部小說就此誕生了。
而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的最好的念頭都是在洗洗刷刷的時候產生的。美國當代著名小說作家菲利浦-羅斯(Philip Roth)在和他的私人教練在一起的時候最有靈感。另一位美國作家戈爾?維達爾(Gore Vidal)的靈感則依靠大量的咖啡,與之相對,《愛麗絲夢游仙境》的作者劉易斯?卡羅爾(Lewis Carroll)卻離不開茶:有一次一個訪客碰巧看見他在書房里踱步,手里來來回回地揮舞著茶壺達十分鐘之久。
當人們進一步探究世界上天才作家們不同的寫作習慣時,發覺劉易斯?卡羅爾的茶怪癖不是唯一令人覺得荒謬的,其他作家們尋找靈感的方式也千奇百怪。
酒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們靈感的催化劑,中國唐代詩人李白就有醉酒詩百篇的佳話。不過小說《發條橙》(Uhrwerk Orange)的作者安東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的靈感之源卻是一種名為“暴君之血”(Henkerblut)的雞尾酒。這種酒混合了杜松子酒、威士忌、朗姆酒、葡萄酒、白蘭地和烈性黑啤酒,加了點香檳進行改良,如此怪誕口味的酒會在創作謀殺場景時給他靈感。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則借助每個周日晚的電視秀來尋找思路,據說他這個節目一場也不肯錯過。而英國作家、文學評論家及神學家吉爾伯特-基斯-卻斯特頓(G. K. Chesterton)的行為似乎更戲劇化一點,他在構思偵探故事卡了殼時,便從書房里對著花園里的一棵樹射箭。
英國記者丹?克勞(Dan Crowe)出版的畫冊《我如何寫作》把作家們這些不為人知的軼事都抖了出來。他和出生于漢堡的同事菲利普?奧特曼(Philip Oltermann)一起合作,設計了一個問卷并發給全世界的寫作天才們:“我們想撕開橫在作家和讀者之間的這道神秘的墻……在或多或少的榮譽表象背后,我們對作家的靈感究竟是如何被激發出來很感興趣。他們如何構思、如何敘述、他們的想法從何而來、或者干脆他們一整天都愛干些什么?”這些都是克勞和讀者們想知道的。 有時候,當靈感不再噴涌而出時,一些護身符、守護物什么的也能帶來幫助。美國作家喬納森?弗朗欽(Jonathan Franzen)就認可這個想法,他的幸運物是那把放在書房里的修理過若干次的老舊辦公椅。他坐在上面晃來晃去,吱吱嘎嘎的聲響帶給他新的想法。英國人威爾-塞爾夫(Will Self)則把許許多多的帶貼膠的黃紙片貼在書房的墻上,以便把他下一部小說的構思速記下來,然后根據這些線索一段一段地再寫下去。
《X-時代》的作者道格拉斯-科普藍(Douglas Coupland)需要的是巧克力——貝克牌巧克力塊,一般是300克一袋的那種。他在開始下一部書之前,總是會買上一大堆囤積在家里。于是,人們可以見到這樣的情景:他的計算機鍵盤的左邊是大堆巧克力片,伴隨著嘀嗒的敲鍵盤的聲音,他一天大概要吃上個50塊。“這是治療寫作卡殼的良藥。”當然,這帶來了負面作用,那就是他再也不把巧克力作為美味了。當他發現巧克力不再作用于味覺而作用于腦子時,他發出了作家式的感嘆:事物原本就是這么反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