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德國古城特里爾市布呂肯街10號的馬克思故居,是一座灰白色的3層樓房,始建于1727 年。淡黃的粉墻、棕色的門楣和窗沿、乳白色的窗扉,是當(dāng)時德國萊茵地區(qū)的典型建筑風(fēng)格。 1818 年,馬克思的父親亨利希•馬克思律師租用了這所房子。同年5 月5 日,馬克思誕生在這里。當(dāng)年,樓上是馬克思一家的住室,樓下是律師事務(wù)所。馬克思一家在這里住了一年半時間。
1928 年,德國社會民主黨以近10 萬帝國馬克從私人手中買下了這座當(dāng)時已改為鐵器店的馬克思故居。之后將其改建成馬克思、恩格斯紀念館。1933年,德國納粹上臺,故居被沒收,文物被洗劫一空。直到1947 年5 月5 日,馬克思故居被辟為紀念館開放。
紀念館的第一層有4 個展室:第一室,里面為接待室、問訊處;第二、三室,專門舉辦各種專題展覽;第四室,為電視錄像放映室。在第二展室中展出有馬克思的出生證書、馬克思與燕妮的結(jié)婚盟約和結(jié)婚證書,還有馬克思家庭成員的照片、馬克思的英文死亡證書等。 第二層上的第一展室是馬克思父母的臥室,馬克思就是在臥室后的小套間里出生的。墻上掛著許多照片、文件、手稿,玻璃展臺里陳列著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許多著作和有關(guān)的歷史資料,其中包括馬克思的畢業(yè)論文、博士證書等。第二展室介紹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從建立友誼到逝世為止的這段時期的情況。第四、五、六室介紹了馬、恩與同時代革命家們的交往、建立共產(chǎn)主義者同盟、第一國際、各國工人政黨和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歷史。在第五展室里陳列著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身銅像。
故居第三層上第一展室介紹了馬克思的共產(chǎn)主義理論,玻璃櫥里陳列著《共產(chǎn)黨宣言》的各種版本。其中德文版《共產(chǎn)黨宣言》目前在世界上只有3 本,還有陳望道根據(jù)日文版翻譯的最早的中文版《共產(chǎn)黨宣言》。第二展室的展櫥里陳列著馬克思的《資本論》。《資本論》第一卷于1867 年在漢堡出版,總共印刷了1000 本。第三展室收集了馬克思許多著作的第一版,馬、恩贈給友人的書籍,馬、恩照片原版,手稿,書信,馬克思贈給父親的詩集的手抄本和馬克思為燕妮收集的民歌等珍貴文物。
1981年,在離故居不遠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現(xiàn)代化的大樓,成立了馬克思故居研究中心。1983 年3 月14 日,馬克思逝世100 周年之際,馬克思故居研究中心還舉辦了關(guān)于馬克思故居的特別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