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海瑪(Wilhelma)動植物公園是德國南部的著名景點,位于巴符州的斯圖加特。動物園面積28公頃,目前園內有來自世界各地1050種,共9000只動物和各個氣候帶的5800余種植物,是繼柏林動物園后的德國動物種類第二豐富的動物園。 威廉海瑪(Wilhelma)動植物公園位于19世紀符滕堡國王的王家園林中,經過不斷的改造和擴建,形成了今天的規模。這里每年大約要接待180萬游客,2006年,游客接待量更是突破了2百萬。
威廉海瑪動植物的前身 1829年,人們在今天威廉海瑪動植物園的所在地,當時的玫瑰石城堡(Schloss Rosenstein)附近發現了礦泉水。當時的符滕堡國王威廉一世希望借此建造一個摩爾人風格(摩爾人,歐洲人對北非穆斯林的稱呼,此即伊斯蘭風格。這種風格在當時的歐洲十分流行)的浴室,作為城堡的附屬建筑。 1837年,建筑師卡爾-路德維希-馮-燦特(Karl Ludwig von Zanth)的設計計劃獲得威廉一世的批準。然而由于受到當時波及歐洲各地的革命的影響,威廉一世的財政狀況有些捉襟見肘,工期一拖再拖。 1842年,工程終于開始。威廉一世將這組新建筑命名為“威廉海瑪”。隨著工程的推進,建筑規模遠遠超出了原先的計劃。這是一棟擁有多間起居室的建筑,其中有一個穹頂大廳,建筑的兩側分別建有涼亭。到了1846年,該園林又新添了宴會大廳和兩棟主樓,以及各式的涼亭,花房和寬敞的花園。
由植物園變成動植物結合的獨特公園 在符滕堡家族衰敗以后,威廉海瑪園林于1918至1919年被收歸國有,并改建為植物園對公眾開放。 二戰中,威廉海瑪植物園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除個別建筑、設施和花園幸免于難外,威廉海瑪大部分都在戰火中被毀。為了吸引客流,保住公園,當時的園長將動物展覽引入了公園。1949年,威廉海瑪重新對外開放時,又推出了魚類展覽。1950年推出了鳥類展覽和“德國童話動物展”。而后又陸續推出了“蛇,蜥蜴,鱷魚”展和“印度熱帶叢林動物” 展等等。展覽過后這些動物就一直留在威廉海瑪動物園了。然而政府方面對此表示反對,希望這些動物能撤出動物園。1956年,威廉海瑪動物園支持與促進協會成立。1961年,巴符州議會終于同意將威廉海瑪動物園擴建成為一個綜合性的動植物公園。 威廉海瑪的成長發展 由此威廉海瑪動植物公園開始了它的一系列擴建計劃。威廉海瑪動物園的第一個現代化動物展館就是1967年建設的水族館,1968年,食肉動物館,象館和犀館也相繼建成。70年代又修建了猴舍,幼年動物培育館,南美動物館和非洲有蹄類哺乳動物館。
1991年,熊館對外開放,1993年,禽類動物可以自由飛行的鳥舍對外開放。由此,威廉海瑪動物園擴展到了現在的規模。將動物和植物相結合的威廉海瑪動物園在動植物園領域中獨樹一幟。現在,威廉海瑪動物園計劃興建一個新的象館和一個猩猩館。耗資1300萬歐元的猩猩館將于今年年初開工,而象館的建設計劃將在2012年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