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初的時候,赫靈斯多夫(Heringsdorf)還不過是波羅的海邊上的一個小漁村。那時這個漁村連個正式的名字都沒有。1820年,當時還只是王儲的弗利德里希•威廉在這個村莊停留,當地的村民請他為村子起個名字。他聞到空氣里都是鯡魚的氣味,便給漁村命名為赫靈斯多夫。(德語中Hering意為“鯡魚”,此處地名音譯為赫靈斯多夫。)
此后的幾十年中,這里也有一些小規模的海濱浴場。但是直到1879年,才得到官方承認并逐具規模。但是赫靈斯多夫早期并不是面向普通大眾的。它與其臨近的阿爾拜克(Ahlbeck)以及班辛(Bansin)被稱為“三個皇家浴場”。這其中赫靈斯多夫尤其受到貴族們的喜愛。那時候來自柏林等地的社會名流紛紛在赫靈斯多夫建造度假別墅,以便享受這里奢華的療養之旅。許多名人曾經在這里度假療養,比如:約翰•施特勞斯,托馬斯•曼,還有曾給這個地方取名的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1922年,就連俄國作家高爾基也曾經在列寧的推薦下來到赫靈斯多夫療養。 如今的赫靈斯多夫已經面對大眾開放,這里是德國人最喜愛的度假勝地之一。為什么每年有這么多人來到這個波羅的海之濱的小城?往日的名人效應固然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赫靈斯多夫令人著迷的白色沙灘。在碧藍的天空下,沙灘細軟寬闊,潔凈的海水一望無垠。而坐在made in heringsdorf的海灘藤椅(Strandkorb)中觀賞這樣的景色恐怕是最適合不過的了。赫靈斯多夫出產的這種藤椅久負盛名,銷售到了全德各地,許多南德的家庭即使不靠海岸,也愿意在自家庭院中放上一個海灘藤椅用于納涼和休息。
到了赫靈斯多夫僅僅坐在那里看海是不夠的,你還應該看看全德最長的海上大橋。這座大橋是在原來的威廉皇帝大橋的基礎上擴建而來的,目前大橋全長500米。該大橋始建于1893年,建成之后就成了赫靈斯多夫一個標志性建筑。建橋的初衷是希望度假的人能夠便捷地停靠到岸邊。為了滿足當時貴族們的要求,這座大橋的裝飾極為講究。橋面寬廣平坦,無論是吹著海風散步,還是喝喝咖啡欣賞海景都不失為一種享受。 |